徐恩耀
我国代理记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谓代理记账是指经财政、 工商 管理部门批准设立的接受不具 备设置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条件的独 立核算单位或个人的委托、 从事代理 记账业务的会计咨询、 服务机构及其 他中介机构,其主要业务是办理记账、 算账、报账等综合性社会服务活动,是 会计工作社会化、专门化的表现。代理 记账使得委托人获取代理记账机构提 供的专业会计咨询以及其他增 值 服 务,从而实现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生产 经营管理效率的目标。 代理记账是西 方国家近年来发展较快的财务代理模 式, 如何在我国建立规范的代理记账 市场已经受到社会各界关注。
一、代理记账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我国《会计法》
(1993 年)确定“代 理记账”的法律地位之后,代理记账行 业在我国得到快速的发展, 缓解了企 业会计人员短缺的矛盾, 节约了委托 人的成本, 规范并提升了企业的会计 信息质量。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 深入, 代理记账已经成为我国基本的 财务代理模式。
(一)我国代理记账行业的法规逐 步健全 1994 年,我国首次通过《代理记 账管理暂行办法》,对代理记账的资格 申请、业务范围、审批程序以及委托方 和受托方双方权利和义务等内容进行 规范。 2005 年,我国财政部修订了《代 理记账管理暂行办法》,修改了机构取 得代理记账资格的条件、 从事的业务 内容, 并规范了代理记账资格的审批 程序以及代理机构的社会监管等 内 容。为了促进行业的有序发展,激发代 理记账市场的活力,财政部于 2016 修 订和颁布新 《代理记账管理办法》,调 整了代理记账的准入门槛, 简化资格 的申请,建立信用约束机制,同时也加 强事中、事后监督以及处罚力度,为各 级行政主管部门积极开展对代理记账 行业的监管以及审批工作提供法理依 据。为了促进代理机构更好的发展,中 央和一些地区通过制定法规、 制度规 范代理记账机构发展, 并制定相关的 扶持政策推动代理机构的业务开展。
(二)
徐州代理记账行业的业务日 趋多元化 根据《代理记账管理办法》(2016 年) 的规定, 代理记账业务范围包括会计 核算、对外提供财务会计报告、向税务 机关提供税务资料以及委托人委托的 其他会计业务。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竞 争的加剧, 代理记账机构的承办业务 从传统的提供开户、证照办理、会计核 算、纳税申报等常规服务,逐步延伸到 财务管理、税收筹划、管理咨询、制度 建设以及企业战略决策支持等高端的 会计服务领域。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 展和计算机软件的的推进,云端会计、 在线代账必然影响代理记账行业的代 理模式。
(三)徐州代理记账行业的发展不 均衡 2013 年财政部对 全国开展代理 机构的普查显示:我国代理机构的发 展程度直接受到地区经济发达 程 度 的影响。 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小微企 业较为活跃, 代理记账机构 相 对 集 中,而且代理机构拥有更多可开发的 客户资源。 其客户的经济业务内容丰 富, 寻求专项业务代理的意愿强,需 求代理的服务种类比较多,对于代理 记账的质量要求更高,从而带动经济 发达地区代理机构的发展 。 相 比 之 下,经济较为不发达地区的代理记账 机构的服务理念、服务种类和发展模 式相对较为落后。 由此可见,代理记 账行业的发展程度受地区经济发 展 程度的影响,使得我国代理记账行业 在各地发展不均衡。
二、我国代理记账行业发展中存在 的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 我国代理记账 行业的内涵不断深化, 业务范围逐步 扩大,已取得实质性的进步和转变,但 是我国代理记账行业的发展仍存在以 下问题。
(一)法律建设和行业监管不到位 首先,我国的法律规范建设有待 完善。 我国的《会计法》明确了代理记 账 的 合 法 性 , 《代 理 记 账 管 理 办 法 》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对代理记账工 作以及会计相关基 础工作进行了规 范、 指导和监管,《代理记账管理办 法》(2016 年)明确政府部门审批代理 记账业务的资质,指出只有县级以上 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才能对代理记账 机构的设立及其从事业务进行审批, 并要求通过建立代理记账机构信息报告公示制度强化对代理记账行业 的社会监督。 可见,我国对于代理机 构的设立准入以及管理的规定 比 较 明确,但是新《代理记账管理办法》对 于代理业务的工作流程、工作职责以 及内控制度等都缺乏实际指导 意 义 的相关细则。 同时,我国没有对代理 记账机构的退出机制以及行业监 管 等进行具体的明确,这些都会影响代 理记账机构的长远发展。 其次,行业监管没有落到实处。根 据规定,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 有权对代理记账机构的设立及业务进 行指导和监督。 但由于财政部门缺少 具体的相关指导和规范, 使得我国代 理记账行业的整体业务基本是脱离财 政部门的监管。 我国目前尚未建立专 业的代理记账行业协会对行业进行统 一的规范和管理, 使得行业监管成为 空谈。 第三, 我国缺乏对于个人代理记 账(兼职会计)的法律规范。 个人兼职 在我国代理记账市场普遍存在, 而我 国的相关法规政策主要是针对代理记 账机构, 对于个人的代理记账没有进 行明确的规范。相对于代理机构而言, 个人兼职没有形成完善的组织机构, 缺乏统一规范的收费标准, 从业人员 的业务能力参差不齐, 使得会计的监 督不到位,干扰代理记账市场有序、健 康发展。
(二)代理记账机构运行不规范 首先,代理机构准入门槛低。我国 《代理记账管理办法》对于代理记账机 构设立的门槛要求比较低, 从业人员 业务整体水平要求不高, 使得部分代 理记账机构追求短期利益, 以压低收 费进行恶意竞争, 或者违反财经法规 按照委托单位的需求进行代理记账, 依靠规模效益盈利, 使得代理服务质 量偏离行业要求, 影响行业的社会形 象及公信度。 其次, 代理机构缺乏统一的行业 标准。 作为提供专业会计服务的中介 组织, 代理记账的业务涉及到会计凭 证、账簿以及会计报表的编制、会计档 案的保管、交接等基础会计核算工作。 这些基础工作缺乏健全的内控制度以 及操作规范, 不仅影响代理记账机构 的业务处理水平, 而且容易引发委托 双方的法律经济纠纷。 只有建立规范 的业务流程才能保证相关会计资料的 真实、 合法, 减少代理记账带来的风 险。只有建立风险防范意识,代理记账 机构才能着眼于长远利益, 着力提升 业务质量,规避相应的经营风险。
(三)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首先,我国代理记账的部分从业 人员受教育程度偏低。 根 据财 政 部 2013 年的调查,在参与普查的 68 302 名从业人员 中 ,90.8%为专 职 从 业人 员 ,94.4% 取 得 会 计 从 业 资 格 证 书 , 26.7%具有初级专业技术资格,25.4% 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资格,3.5%具有高 级专业技 术资 格 ,56.9%获得 大 专 学 历,27.8%获得本科学历,1%获得硕士 研究生及以上学历。 部分会计人员专 业素质低,缺乏对财经制度改革的全 面认识和研究,使得其对会计政策制 度理解不到位,直接影响代理机构为 委 托 人 所 提 供 的 代 理 服 务 的 质 量 。 《代理记账管理办法》明确,会计从业 资格证书是代理记账机构专职 人 员 必须具备的条件,但是这个条件随着 我国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取消,已发 生了变化。 2017 年颁布的新会计法明 确提出会计人员应“具备从事会计工 作所需要的专业能力”, 但是专业能 力的衡量缺乏规范的标准以及 考 核 和考量标准,这将直接影响委托人的 利益,从而影响代理记账的整体质量 和水平。 目前我国的代理记账机构服 务的对象基本以小微企业或中 小型 企业为主,其服务内容也主要是以核 算、记账、报税为主,对于财务咨询、 税务筹划、财务分析等内容涉及的比 较少,也使得代理机构从业人员的整 体业务素质偏低。 其次,缺乏规范的在岗培训。经济 的不断发展以及代理记账内涵的不断 深化, 都对代理记账从业人员的业务 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国的经济 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财经制度政策 变化较大, 代理记账人员必须及时掌 握相关的经济政策并及时做出反应。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使得财务共享、数 据共享以及服务共享的代理记账模式 成为必然, 这些都对相关从业人员的 专业技术水平以及知识结构提出了更 高的要求。 我国尚未建立规范的代理 记账人员在岗培训制度, 对于代理记 账从业人员的培训仍然依托于会计从 业人员的继续教育。 代理记账从业人 员涉及的行业较多, 专业知识以及相 关技能的要求更高, 会计从业人员的 继续教育层次单一, 内容简单使得代 理记账人员的在岗培训流于形式、形 同虚设。
三、促进我国代理记账行业发展 的对策
代理记账行业的发 展 涉 及到 行 业、企业和政府三方,只有共同努力, 处理好数量和质量、自律和监管、收益 和风险的关系, 才能保证代理记账健 康、可持续的发展,促进我国经济建设 总体目标的实现。
(一)加强行业的法律建设与行业 监管
1.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首先,积极 推进代理记账相关法规及其实施细则 的建设。 相关部门应该积极规范代理 记账机构的设立、审批、年检、业务管 理等工作, 明确委托代理双方各自的 权利和义务以及在办理业务时的法律 责任,有效地防范委托人的财务风险, 促进代理行业的健康发展。其次,探索 制定代理记账的业务规范。 通过建立 统一的代理记账业务规范, 统一明确 行业责任, 统一行业服务质量标准和 统一的操作标准,制定收费标准,形成 行业自律机制,降低行业发展的风险。
第三,建议规范个人代理记账行为。我 国的相关法规政策应明确个人代理记 账的合法性, 并增加兼职会计人员从 事代理记账业务的相关规范和规定, 从财政政策、 税收监管等方面加以规 范管理,促使代理记账行业的健康、可 持续的发展。
2.强化社会监督。 首先,促进建立 代理记账行业协会。 设立代理记账行 业协会的目的是促进行业的自律 管 理,强化日常监督管理,以保障行业的 健康发展。其次,促进建立信用等级评 定制度, 并按照等级管理代理机构所 办理的业务。 按照代理记账机构专职 从业人员的限定条件和认定标准、审 核程序, 财政部门督促行业协会每年 通过年初规划、年终测评、年终考核报 备以及联动检查对代理记账机构进行 等级评定,并将评定结果公示,接受社 会监督。根据机构的不同等级差异,确 定其可以办理的业务范围。 例如以核 算、记账、报税业务为主的代理机构与 办理财务咨询、税务筹划、财务分析等 业务的代理机构的资质要求应该有所 差异。 只有对代理机构办理业务进行 规范管理, 才能更好地保证委托双方 的权利。第三,促进建立代理机构信息 监管平台。 为加强对代理记账机构的 监督和管理, 财政部应从制度上规范 代理记账机构和从业人员的执 业行 为, 并通过建立代理机构的信息监管 平台, 在平台上定期发布代理记账机 构和个人代理记账代理业务情况以及 诚信档案等信息,以供社会各界查询。
(二)促进代理机构的完善和发展
1.提高代理记账机构设立以及运 行门槛。 我国新《会计法》(2017)对从 业会计人员不再要求持有会计从业资 格证书,而是强调“具备从事会计工作 所需要的专业能力”。 因此,应建立专 职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的考核制度。 在代理记账行业竞争激烈的背景下, 可以考虑对不同等级代理机构的主管 负责人增加学历、 从业年限以及年龄 上限等弹性要求, 以增强代理机构的 竞争力和活力。 为了提升代理服务的 质量,有效地保障委托人的权利,应对 不同等级的代理记账机构的专职从业 人员的资质实行差异化管理。另外,应 该注重代理机构的后续管理。 对于不 参与机构等级评定的或者不能按照规 定完成年度资料报备的机构, 主管财 政部门应在相应平台公布其实 际 情 况;如果两年未达到评级要求,主管财 政部门除公布其信息外, 应对其代理 业务范围进行限制; 如果三年未达到 评级要求, 主管财政部门可以撤回其 代理记账业务许可证。 2.制定健全的内控制度及相关操 作规范。 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和操作 规范是代理记账机构良性、 有序发展 的根本。 只有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 度, 才能保证从业人员按照既定的会 计业务流程、 质量控制以及业绩考核 的标准等具 体的规则办理相应的业 务, 提升代理行业的整体执业质量和 服务水平。只有建立规范的操作程序, 严格按照国家的各项法律规定规范处 理相关的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代 理机构才能为委托人提供规范、及时、 高效的服务。
(三)加强从业人员素质以及业务 教育 作为提供会计服务的专业中介机 构, 代理记账的服务对象涉及较多的 利益相关者。 处理业务的水平高低不 仅直接影响委托人的经济利益, 还会 产生法律经济纠纷。 只有从业人员具 备良好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才能保障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的实现。
1.提高从业人员的准入门槛。 随 着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 的 推 进, 我国代理记账从业人员的学历要 求水平也在逐步提升。 我国取消对会 计从业资格证书的要求之后, 应该尽 快修订申请代理记账资格的条件,可 以考虑增加对于专职从业人员的学历 和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要求。 通过提 高从业人员的准入门槛, 促进机构服 务质量的提升, 更好地促进代理行业 的发展。
2.强化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职 业规范。 我国代理记账机构设立时对 专职从业人员人数以及主管代理记账 业务的负责人的专业技术职务资格都 有相应的要求, 缺乏对行业从业人员 的职业道德以及职业规范的考核。 优 秀的代理记账从业人员既要有扎实的 专业知识, 也要有以诚信为首的基本 职业道德水平。 只有从业人员严格规 范自身行为,遵守职责,才能保障代理 记账的工作质量。因此,会计教育不仅 要重视加强高层次学历教育, 也要通 过日常的宣传以及在岗教育等多元化 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的道德规范意识, 培养其客观、正直、保密、独立的业务 能力与道德自律。 主管财政部门的统 一平台也可以向社会公布相关从业人 员的职业道德操守等相关信息, 以利 于代理机构以及委托人等及时了解相 关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情况。
3.加强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 通 过继续教育,开展职业的规划、财经政 策制度、信息技术、社会责任等多方面 的培训, 提升相关从业人员的专业水 平与职业道德水平, 以适应经济发展 的全新要求。 为了保障继续教育的质 量, 主管部门应设立具有弹性的多层 次的继续教育体系, 以吸引相关从业 人员的积极参与。 用人单位也可以考 虑将参加继续教育情况作为其考核评 价、岗位聘用的重要依据,以避免继续 教育流于形式